社区文化墙如何“活”起来?

2021-10-15 09:39
编辑: 汪艳
来源: 西安日报

  新民社区皇城西路的文化墙。

  构建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社区文化墙则是营造社区文化的有效载体。社区文化墙做得好,利于社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然而,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西安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墙内容雷同,缺乏吸引力。那么,如何让社区文化墙“活”起来,体现社区特色,“走”进居民心里呢?

  问题:

  社区文化墙内容雷同

  几张长方形展板悬挂在墙上,清一色的红色字样展示着各种标语,宣传栏里张贴着近期的活动通知……这是很多社区文化墙共同的样子。10月11日,记者来到碑林区饮马池附近一小区,一进入小区大门,就看到了小区墙上粘贴着几个宣传垃圾分类的展板,不大的院子干净整洁。记者继续往东走,走进了东县门附近一小区,几块宣传垃圾分类的绿色展板被粘贴在墙上。随后记者来到建国四巷附近多个小区,看到小区院内文化墙内容大多是和谐邻里、垃圾分类等,各小区之间文化墙内容、形式差异不大。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一位中年女性告诉记者,自己在饮马池附近住了十多年,平时很少会注意墙上的宣传标语,感觉各个墙上的宣传语都差不多,没啥特别的。一名社区主任告诉记者,社区文化墙挺重要的,办得好的话不仅可以美化小区环境,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困难: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上墙,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由谁来完成创作,多久更新一次等等,也正是这些问题,让很多社区的文化墙建设很难出彩。

  亮点:

  新民社区深挖街巷历史 打造露天“博物馆”

  然而,在千篇一律的社区文化墙中,新城区新民社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社区深挖街巷历史文化,打造了专属新民社区的文化墙。

  通济南坊、新民二巷、皇城西路、光辉巷都在新民社区辖区内。通济南坊原本是一条环境卫生差的背街小巷,现在成为了一条党建文化示范街。生动的墙体绘画、鲜活的历史人物、永恒的红色记忆……该文化示范街将通济坊的基本情况、历史脉络和红色故事,通过绘画的形式生动再现。社区第一书记刘少波告诉记者,在建设创作这条示范街前,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听取民意,到居民中间找素材,采纳了一些老居民所讲述的故事,挖掘不少地域文化。还将发生在通济坊的红色故事进行了整理和还原,使文化墙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真实。附近的居民范先生表示,这条街区的绘画形式也特别吸引年轻人,每天上下班经过这里都可以了解到党的红色历史和西安小巷子里的历史文化,还能随时随地遇见美好西安。

  与通济南坊一路之隔的新民二巷,原本也是一条环境脏乱差的小巷。2018年,社区着手对此进行改造。拆违建、研究小巷历史,到居民中间去捡拾记忆,还原小巷面貌……就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新民二巷文化墙建成了。文化墙不仅提升了街巷的环境,还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变身成了社区旅游的新景观。

  皇城西路文化墙被设计成了马里奥主题,光辉巷则被设计成了龙猫主题,吸引过往行人驻足。“社区在设计策划辖区文化墙的过程中,立足于街巷的历史和当前实际,进行创作。我们希望让大家在墙上看到过往,留住乡愁,打造社区居民自己的露天‘博物馆’。同时因地制宜,在街巷现状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刘少波说。

  观点:

  社区文化墙应与居民、社区发展相关联

  关于社区文化墙在社区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以及社区文化墙如何建得好,做得“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认为,生活中社区文化墙有很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特色、缺乏记忆点。想要办好社区文化墙,首先应该和居民产生关联,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上墙。其次,文化墙创作应配合社区发展需求,从社区定位、社区发展出发。现在的社区文化墙形式还是比较多样,之所以教化效果不大,主要是因为各社区的内容都差不多,缺少社区特色。各社区应该充分挖掘辖区文化、优良传统,选择一些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上墙,促进居民形成价值认同,自觉接受教化。

  杨红娟认为,文化墙是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近年来,各地不少社区结合当地文化,打造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墙。许多地方的文化墙因为展示当地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也给社区、街道营造出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文化墙让普通的墙变成了文化长廊,通过图文方式,不仅提高了社区的整体形象,也加强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想让社区文化墙发挥更加长远的作用,在加强文化墙的内容内涵的同时,也要加强全民的参与度。让居民成为参与的主角,不仅能够从中征集到更多创意,同时也能营造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杨红娟说,安全温馨幸福的城市需要这样有文化味儿的墙。墙虽然本是阻隔,但带着创意给它赋予内涵,它就变得不再冰冷,而是有了温度的一幅幅画、一本本书,把美好传递,把距离拉近。(记者 姚瑞丹)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79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