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营造教育好生态

2021-10-27 09:48
编辑: 汪艳
来源: 陕西日报

  “这几年,孙子上学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儿子和儿媳在外务工,我又不识字,老伴儿还有残疾,不会说话,孙子的家庭作业只能报辅导班,去年一年就花了3000多元。今年好了,学校不仅给他辅导作业,还开设了兴趣班,他每天回家都很开心。”10月8日,在洋县马畅镇中心小学大门口,正准备接孙子回家的余成福老人告诉记者。

  今年,洋县紧紧围绕“全面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平稳推进‘双减’工作”的总目标,立足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积极建立教师做加法、学生做减法、学校做乘法、政府做除法的机制,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全力推进“双减”工作有序开展,为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好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做加法 学生做减法

  “从最初四点下班到现在六点下班,在原本备课的基础上,我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准备好课后教学加上课后延时服务,一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10月8日,在洋县马畅镇燎原小学,钟文慧老师感慨地告诉记者。

  开学以来,洋县马畅镇燎原小学的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注重课程建设,丰富学习内容,开发贴近学生生活、涉及面广、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课程,让学生有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全面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节课上完,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们的干劲儿也越来越大!”燎原小学德育副主任梁栋介绍。

  同时,洋县全面推进双师课堂,做强课内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提质增效,并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实行“弹性”作业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好、学足。

  “双减”政策落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每天回家没有了大量的作业,也不用上辅导班,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还能早早睡觉,上课也不瞌睡了!”9月28日,记者在洋县青年路小学采访时,四年级学生白静雅说。

  同样对“双减”连连称赞的还有白静雅的父亲白超。“之前在网上了解过这个政策,没想到今年开学后,我家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孩子回家没了作业本,我也不用因为作业批评孩子,自己和孩子也变得亲近了。”谈及今年孩子上学的变化时,白超高兴地说。

  今年,洋县坚持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原则,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着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学校布置一些小手工、家务活、社会实践等德育作业,让孩子能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观察自然、了解社会,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知识。

  学校做乘法 政府做除法

  “‘双减’工作与老师们的绩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从严处理。”9月30日,记者走进洋县南街小学,教导主任段薇这样说。

  洋县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作业审批制度,实施三级督导模式,层层落实责任,促进作业控量提质。相关部门采用调查问卷、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老师们的作业布置和批阅情况,对要求家长批阅作业、诱导学生购买资料等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资格,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足球、绘画、趣味阅读、智力拓展等20个社团,成为教学又一阵地。”洋县南街小学副校长白胜侠说。

  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全覆盖,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聘任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提档升级、挖潜增效,从根源上解决校外“报班热”。

  10月9日,在洋县教体局,教学科科长杨云贤对记者说:“新学期我们以落实‘双减’开篇,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力推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洋县坚持以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准则,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为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同时,洋县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摸排,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机制,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全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已现场下发整改意见书61份,下发停办通知书47份。

  洋县教体局局长王志峰表示:“我们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双减’工作,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记者 郭妍 通讯员 李刚 王艺澄)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799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