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边江的“两支笔”

2021-11-10 17:38
编辑: 汪艳
来源: 新华出版社

  新闻人边江有两支笔,一支是记者的笔,一支是学者的笔。“两支笔”相互滋养,构成了他业内深耕、学术赋能、学业俱丰的新闻履历。

  第一支笔,圈内人多知道,也很励志——他是新华社高级记者,从公社“小记者”一路做到国社“大记者”,写过4000多篇新闻报道,不少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退休前担任新华社陕西分社机关党委书记、副社长等职。

  边江的第二支笔,很多人没注意——实际上,边江在新闻学术领域拓展颇深,他和其他学者合著的《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即是明证。

  《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被学界认为是我党新闻史、新闻教育史领域具有权威性、独家性、学术性和理论性的专著。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1920年11月,陈独秀主持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草拟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就指出:“共产党的任务是要组织和集中这阶级争斗的势力,使那攻打资本主义的势力日增雄厚。这一定要向工人、农人、兵士、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的”。我们熟知的《新青年》、《湘江评论》等,都是公认的在党史上闪耀着光芒的新闻宣传报刊。

  但是办报纸、搞宣传、动员革命,把党的主张和革命斗争的形势传达到千家万户,只靠少数几个人显然不行,这就需要新闻教育。

  我党正规的新闻教育发端于延安和延安大学。从形式上看,最先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应该是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不仅厘清了女大“新闻系”与今日高校系科的实际差异,同时也解释了女大与延安大学的关系。

  女大作为延大的支流,最终合并汇入延大,这与该书的书名“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形成了严丝合缝的逻辑自洽。

  边江曾在新华网发表过一篇题为《惟有深入,方得实情》的文章,在谈到自己从事新闻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时强调,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才能写出有一定深度和分量的新闻稿件。

  边江治学,和他采写新闻一样,重视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采访,学中干、干中学,达不到高标准绝不甘心。

  《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提到一个细节,边江在收到老新闻人、《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张常海的著作后,随即对张老进行了采访,张老补充了当时联大(与延大有着同一历史渊源)新闻班同学学习、工作的一些细节。这样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对于写新闻还是研究新闻史,都是难能可贵的史料。

  《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系统梳理了我党早期新闻教育的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学员情况等,让后学全面了解李敷仁、胡乔木、陆定一、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成长轨迹和治学从业风格,我们从中能看到当年新闻教育注重吸纳有新闻从业经验(通讯员)的学生(学员),重视人文基础拓展、重视实习实操、学与业互动和交叉任职等,这些优良传统对今天高校的新闻教育依然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郝建国)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80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