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米:打造三秦粮仓绿色崛起“金名片”

2021-12-02 10:05
编辑: 王智超
来源: 新华网

  近日,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方案印发实施,明确将建立一批优质粮源基地,培育一批优质粮油品牌,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初冬的陕北高原静谧壮阔。历经种植、采收、打谷、去壳等繁复工序,这里孕育的万亩谷子,刚刚完成“从谷到米”的蜕变。其中,3万多吨延安小米喜归仓,将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杂粮。

  近年来,一场复兴延安小米的产业革命悄然进行,品质上乘、家喻户晓的延安小米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不断跃上更高发展层次。以此为支点,陕西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绿色崛起提速。

  小米复兴 续写“点粮成金”新故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代诗人李绅诗句中的“粟”便是谷子,去皮后则称为“小米”。延安是陕北小米的主产区,植粟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千糜万谷”之说。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半干旱山区,十年九旱。而谷子适应能力极强,耐旱、耐瘠薄、耐酸、耐碱、耐贮藏,生长于此占尽天时地利。

  “区别于其他夏谷区,谷子在延安生长一般都在130天以上,种植地区平均海拔都在1200米左右。”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宏安介绍,延安小米蛋白质含量高达16%,远高于全国平均含量12%,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既不能合成亦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

  《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千百年来,延安小米作为其中臻品,已成为养生瑰宝。而真正让其名扬天下的,还是“小米加步枪”的红色传奇。

  1935年,中央红军跋涉两万五千里到达延安吴起镇。“长征后,我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此后,延安小米见证了大生产运动、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米加步枪”共同浇筑了延安小米的红色基因。

  “‘有根、有魂、有营养’是延安小米的核心特征,既有品质又有故事。如何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是延安小米必须跨越的一道坎。”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王志军说。

  2017年起,国家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致力于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陕西作为首批启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省份之一,发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围绕延安小米复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据了解,“延安小米”在2012年就被认定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完成了产地、产品、加工厂的有机认证,之后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此基础上,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1个公共品牌+N个地域特色产品”的建设模式,定标准、塑形象、保品质,助力“延安小米”品牌蝶变。

  今年以来,延安小米亮相十四运会,实现里程碑式跨越,开启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陕西好粮油·延安小米”进京推介,向全国人民发出品鉴邀请;第十一届中国粮油榜上,“延安小米”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续写“点粮成金”新故事,延安小米在品牌化之路上阔步前行。

  以点强链 助力“优粮工程”再升级

  今年6月,国家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大力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供给品质提升、粮油品牌营销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机装备加工提升、粮食应急能力提升“六大行动”。

  陕西属于国家确定的粮食产销平衡省份,全省共有农田4600多万亩,正常年份粮食产量240亿斤,主要粮食品种为小麦、玉米、稻谷,辅以各类杂粮。如何在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抢占先机?擦亮“延安小米”金字招牌,是陕西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播种、间苗、除草、收获费工费时,每亩纯利润不足1000元等因素,曾让延安小米种植面积在2013年一度萎缩至1.8万亩。经过一番“精耕细作”,近年来,延安市年均谷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3.5万吨左右,平均亩产110-120公斤,高产田块达到了500公斤以上。

  “这其中,发展订单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上下功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宝平说。

  延安黄土情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作物种植、生产、收购、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近两年已累计建立谷子订单种植基地20万亩。产前,聘请农技专家开展指导培训,帮助农民由“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产后,提供“一卖到位”一站式便捷服务,以点强链作用日益凸显。

  “优粮工程”看陕西,延安小米崛起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推进“陕西好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制定团体质量标准等,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每年新增优质粮食160余万吨,先后打造了“陕北小杂粮”、“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粮油”、“汉中洋县黑米”、“关中优质麦”等一系列子品牌。

  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王志军介绍,陕西将加快推进粮食流通和储备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推进品牌创建和产业经济发展,推动更多“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陕西好粮油产品走进生活、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秦粮秦味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秋收之后,一地金黄。“以前种其他粮食,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自从种了延安小米,我家光景是越过越好。今年又种了20多亩谷子,收入近2万元。”延安市延川县眼头塬村村民高延林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中,粮食无疑是一篇大文章。陕西打造“延安小米”区域公共品牌,不断促进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一方面,延安小米传承“秦粮秦味”本真,始终不改“绿色品质”,随着营养、均衡、健康消费理念飞入千家万户,有效增加了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好粮自然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延安许多企业开启谷子“深加工”新时代,小米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附加值收益也在大幅度提升。

  “我们的谷子只上农家肥,坚持着连枷打谷、石磨去皮的传统方式,就怕破坏了这黄土地馈赠的好东西!”延安市宝塔区楼塔村村民陈世全道出了庄稼人的心声。

  “锅巴、米糕、米饼、米酥、米花糖……没想到小米也能百变新花样,这样的好东西,爱了!”不少来延安旅游的游客选购特产为延安小米“投票”。

  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壮大县域粮食产业,也是延安小米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的重要方面。据统计,延安北部安塞、宝塔、子长、延川、延长5个小米主产县市(区)谷子种植面积占全市80%以上。陕西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延安小米”就地加工转化,随着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新增长点不断出现。

  从“土豆豆”到“金豆豆”,越来越多的农民分享到了“延安小米”的品牌红利。种植补贴、订单收购、农产品认证、专业合作社等,充分调动起农民发展绿色杂粮的积极性,延安小米成为农民致富的“拳头产品”。

  以“延安小米”为代表,“陕西好粮油”跑出加速度。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崛起新典范,延安小米为陕西粮食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样板。下一步,陕西将继续完善产后服务,用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在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上发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一批优质粮源基地,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三秦粮仓,正在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完)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