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责任区”——一位临潼基层女干部的“三夏”

2022-06-17 14:27
编辑: 张思思
来源: 群众新闻网

  西安市临潼区渭河以北的夜晚经过短暂安静后,田地里又响起了收割机器隆隆的轰鸣声。

  徐佩一个激灵,条件反射般掀开床被,一骨碌从被窝里爬了起来,摸出手机:凌晨5时32分。

  “我也听见地里有人开始收麦了,咱赶紧去看看……”

  今年37岁的徐佩是临潼区交口街办的一名女干部,自2008年上班至今一直在交口街办工作,一口地道的“农家话”和干事风风火火的作风,在村上很有人气。

  6月份,交口街道正式进入“三夏”时间。徐佩和街办的50多名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吃住村组,与辖区9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组成210多人的“三夏”服务队。

  狭小的孙赵村村委会办公室里,徐佩和三个科室女干部简单交流了几句,就起身匆匆忙忙寻着机器声而去……

  眼下,作为西安市第一产粮大区的临潼区迎来大规模麦收,保粮、防火任务艰巨。麦田,成为包村干部忙着夏收、夏种、夏管“三夏”生产的“主战场”。

  作为孙赵村的包村干部,徐佩和科室的同事承担着村上4500亩小麦的抢收抢播工作。

  六月,骄阳似火,“三夏”农忙如火如荼。

  在麦田里,身穿迷彩服,左臂戴“防火巡查”红色袖章,右手提巨型水壶是徐佩的“标配”。

  “只要收麦播种的机器一响,我们就得到地里跟着,一不小心麦茬就会刺伤小腿。”每天不定时、常态化在田间地头巡逻,徐佩根本顾不上脚下刚收的麦茬,随时给农机手和村民提供服务。

  “师傅,那片麦还没有收哩,我看你车要走?群众在这地头站着等你都半天嘞。”

  远远望见收割机要走,徐佩一路小跑来到车前。

  “这片麦子有倒伏,收起来麻烦……”

  “师傅你先喝口水,咱村干部把拉麦的车都替群众叫来了,大家都眼巴巴地等你收哩!”

  跟农机手“老练”地沟通了几分钟,顺着徐佩小跑的方向,收割机车驶向了等待收割的麦田。

  伴随着发动机阵阵轰鸣,收割机在徐佩的指挥下,按照位置顺序,帮助农户依次收割。

  “以前三夏防火就是铁锨、扫帚和水桶不离手,随时发现哪里冒烟就要扑上去。”连续14年参加“三夏”工作的徐佩发现,随着村民们的法治观念和环保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寻求多种秸秆的回收利用途径,既不耽误播种,又增加了收入,自己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在三夏工作更多的是随时协助群众和农机手。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责任区,保粮、防火、保安全是我们的底线。”

  下午1点,还在孙赵村麦田中值守的徐佩被同事喊回去吃上午饭。

  一碗绿豆汤、一碟咸菜、一盘蒸馍是三夏防火期间,包村干部吃住在村上的两餐标配。

  趁着吃饭的时间,徐佩打通了母亲的手机。

  “孩子这几天好着没,现在能视频不?”

  “你声音小点,我让你看一下孩子。才睡,睡前还不停地叫你……”

  连续十几天的“三夏”工作成了当前农村的工作重点。“家里的两个孩子全都是我妈在看,一个人抱着小的,看着大的,很是亏欠……”话没说完,徐佩就低下头。

  下午5时21分,西安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临潼部分区域可能有雷雨大风天气。

  “现在就是立即通知村民将晾晒的小麦收起来,地里没有收的抢时间收割。”“芒种”前后,是一年当中农民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刻,“龙口夺食”也成了徐佩的工作节奏。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辖区小麦还没有收割完,徐佩和服务队就得及时督促村民进行玉米播种。

  如今,仅在临潼区交口街办,在210多名坚守“三夏”生产一线的街办、村组干部中,像徐佩一样的女干部就有70多名,其中以“80后”为主力。这些街办和村干部成了协调农机保粮食、组织禁烧防火灾、地头巡逻保安全的中坚力量,为“三夏”生产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 董剑南 通讯员 王三合)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511287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