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老板当农民——八零后志丹新农人的返乡创业记

2022-08-12 14:29
编辑: 张思思
来源: 中经社

  炎炎夏日,陕西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韩老湾村,41岁的刘光龙正在果园里翻检果袋。望着满山的果树,刘光龙不禁感叹:“谁说非得当老板,农民一样有出息。”

  生于1982年的刘光龙,初中还未念完,就在县城周围打起了工。几年后,刘光龙靠着手艺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2007年开始,刘光龙开始干起了承包的活,既当老板又当匠人,那几年,变身老板的刘光龙在高光时刻,短短一个月就挣到了20多万元。

  2015年,刘光龙决定回到韩老湾村。面对突然的决定,家人脸上写满不解和疑惑,妻子叶庆霞也发火了。在他们眼里,刘光龙当老板、挣大钱,放着好日子不过,回来不仅自找苦吃,还让他们跟着受罪。

  原来,那些年,志丹县全面发展苹果产业,不仅吸引当地农民回乡创业,更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当刘光龙听说延安洛川县一个亲戚拖家带口来志丹承包果园时,更是深深地刺激了他。“外地人都来了,肯定是看好这个产业,要不咋会来?”刘光龙给家人解释着。

  说干就干,等不上幼树长大,刘光龙就走起了“捷径”,用24.6万元承包了54亩挂果园。三年过去了,他一边管护果园,一边打工挣钱。再后来,打工也赶不上投资,只能到处借钱、贷款。

  2018年,刘光龙决定“另搭台子重唱戏”,用自家的上等好地和村民互换,集中连片建成了56亩乔化富士。

  2019年,志丹县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刘光龙和妻子叶庆霞报名参加,经过培训、考试,夫妻俩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证书。2021年,又取得了中级证书。

  经过几次培训,夫妻俩的经验理念有了转变。刘光龙开始将传统乔化富士全部嫁接为新品种短枝富士,商品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2021年,夫妻俩又养起了猪,走果畜循环路子。“现在存栏60多头,去年帮我节省肥料4万元。”叶庆霞说。

  如今,刘光龙整天钻在果园浇水、施肥、杀虫……“现在去趟县城反而不习惯了,一回来,看见果园就踏实了。”

  果园即将进入盛果期,刘光龙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明年能套10万个袋子,预计收入20万元,以后一年比一年多。”

  在刘光龙的带领下,村民也纷纷回来了。在外闯荡的白海元回来了,种了20多亩苹果,养了60多头牛;当老板的白鹏飞回来了,种了60多亩苹果,养了100多只湖羊和20多头肉牛。

  如今,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被流转了,村民开始追赶起养殖务园的新流行。800多亩苹果也成为全村致富的摇钱树,寄托着刘光龙和村民们奔小康的美好希望。(雷荣 马华权 晋延龙)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511289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