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3100多年建城历史的西安来说,2023年被认为是又一个元年——全面“北跨”发展元年。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制定实施《西安市“北跨”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向“北跨”聚集,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
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1300多万常住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千年古都西安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性突破,但城市主城区的发展程度和开发强度已经接近饱和,需要新的空间载体来支撑。拥有广袤发展空间的渭河北岸,成为西安城市空间扩容的“主战场”。
西安向北跨渭河发展拉大城市骨架,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2023年是西安全面“北跨”发展元年。(西安市发改委 供图)
跨过渭河 拓展新空间
今年以来,西安市“北跨”发展实质性动作不断,引人瞩目。2月15日,2023年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经开区举行,正式吹响了西安市“北跨”发展的“冲锋号”。
据介绍,此次推进“北跨”发展集中开工的项目150个,总投资1324.63亿元,年计划投资374.96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2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延伸,为西安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北跨”主要是向北跨渭河发展拉大城市骨架,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从区域来看,“北跨”战略主要涉及高陵区、阎良区、临潼区、西咸新区直管区(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等渭河北岸各板块,以及渭河南岸未央区、经开区、灞桥区、国际港务区的部分区域。
“系统推进城市‘北跨’,既是遵循西安城市‘拥河’发展的历史传统,也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专家李栋表示,从西周到秦汉再到大唐,西安拥河发展有着历史的延续。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载体和空间,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决定西安向北发展是合适的选择。
具体而言,西安市主城区向南已经逼近秦岭控制带。“西安城市往南走已经没有很多空间了。”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治说。
2012年,西安启动“渭北工业区”(含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建设,经过多年发展,2022年,渭北区域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00多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6%左右。同时,西咸新区五个新城中,有三个(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空港新城)布局在渭河北岸,但整个城市“南重北轻”的特点依然明显,西安北跨片区人口、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约为9.6%、9.1%。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以及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三市部分区县,杨凌示范区。西安以外的三市都在渭河北岸,“北跨”成为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北跨”的“时”与“势”逐步成熟。
位于西安市北部的阎良区的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试乘即将下线的95吨纯电动矿用自卸车。记者 张博文 摄
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的重要载体
实际上,西安“北跨”早有部署。2018年制定的《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首次提出: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实现跨渭河发展,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形成大西安发展的强劲驱动力。《西安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均提出实施“北跨”发展战略,推动形成渭河南北呼应、交通贯通成网、业态融合互补、渭河成为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说,西安“北跨”战略与其城市定位有直接关系。西安是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2018年以来,伴随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确立和全面建设,经济和人口加速向市域渭河南岸建成区集聚,客观上形成人口密度过大、空间开发强度过高等问题。根据2022年11月发布的《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西安提出到2035年服务人口达到2000万。
“国家赋权赋能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非仅仅局限于西安一城的独善其身,而是要求西安站位于国家大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效促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高质量发展,并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和使命。”裴成荣说,西安承担着建设更高能级城市的使命,但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不大不强的短板明显。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和老牌工业城市,西安市制造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为此,西安市近年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作。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5.5∶61.7,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22年,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首次位居全国第一。西安生产的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此外,以阎良区、航空基地为主体的西安市航空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渭北已经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区域空间广阔,基础条件优越,是西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化格局、提升能级的最大潜力空间。” 西安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骥说,“西安的GDP已经迈进万亿级大关,西安‘北跨’战略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北跨’区域将成为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西安市渭北区域已分布有若干工业园区,聚集了中国石油长庆分公司、陕汽集团、陕钢集团、隆基乐叶光伏、昆仑银行等100余家企业的总部和区域总部,形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渭北工业大走廊已经有了基本轮廓。
“北跨”未来前景可期
西安市提出,到2025年“北跨”区域实现经济总量较2020年增长50%,将渭河两岸和渭北区域打造成为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
据介绍,为实现“北跨”发展战略目标,西安将重点在构建“北跨”发展空间新格局、构建“北跨”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系统推进。
调研发现,对于西安市“北跨”战略,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长期以来,渭北地区因职住不平衡,轨道交通覆盖不足,机动化通勤比例较高;加之渭河南北区域,东西向贯通的交通干道尚未形成,路网无法协调发挥作用,跨河通道没有有效利用,导致渭北地区城市道路通达性不高,制约了片区的发展。为推进“北跨”,西安市今年启动北辰大道北延伸等项目,加快地铁10号线等路网建设,着力打造轨道上的“北跨”区域网络。
“随着渭河从自然形成的生态廊道成为西安的城中河,西安将从‘围城’发展转变为‘拥河’发展,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裴成荣说,“西安拥有秦岭、渭河两条生态廊道,构筑了独具西安特色的‘南山北水’城市格局,这在北方城市中很难得。‘北跨’发展使西安的‘山水文章’更加值得期待。”
“北跨”战略实施将真正使渭河成为西安的城中河。正在加速建设的引汉济渭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变渭北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陕西渭河生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友成表示,将以西安“北跨”发展为契机,把渭河打造成一条最美城中河,让城市有山有水有灵气。
今年年初,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西安市明确提出打造“双中心”“北跨”科创走廊,杨治说此举是围绕中央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努力把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不仅能提升西安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填补西北地区的“空白”,更有利于西安在我国科技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中形成新的科技和创新节点支撑。
“北跨”区域距离机场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都很近,区位优势突出,运输货物便捷,是企业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具备成为西安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有利条件。看好“北跨”发展的前景,海尔、西北有色院赛特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渭北区域。
李明远说,渭河两岸的北部地区将是承载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随着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布局,“北跨”发展区域将形成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板块,充分发挥对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记者 张京品 姜辰蓉 西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