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04/ 05 09:41:30
来源:西安日报

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字体:

  西安市猕猴桃百亿级产业链正在加快建设。图为在周至县竹峪镇中军岭村果农将采摘好的猕猴桃称重装车。 (记者 窦翊明 摄 资料图片)

  4月4日,记者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获悉,过去一年,西安市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三农”领域获得国家级表彰18项、省级表彰27项,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回望2022年,我市在国家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名列第六、再获优秀;成功创建了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城市,成为首个完成整建制创建的副省级城市;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和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临潼区入选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名农技人员王勋昌、王旭升荣获“大国农匠”。

  粮食总产量站稳140万吨台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西安市用占全省4.8%的耕地,播种了占全省8.5%的粮食面积,生产了占全省总产量10.8%的粮食,连续三年粮食总产量站稳140万吨台阶,为全省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巩固有效衔接。过去一年,全市一产增加值323.58亿元,增长3.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5元,高出城镇居民2.0个百分点,超出目标0.8个百分点。

  都市型现代农业风劲旗张

  “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都市型现代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乳制品、蔬菜、猕猴桃3条百亿级和葡萄50亿级产业链、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乳制品产业链总产值达140亿元,周至猕猴桃以58.28亿元再次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猕猴桃类第一位。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创新农文旅融合,以生产规模化、农机现代化、管理智慧化、生态循环化和良田良种良技良法的集成应用为抓手,把农田按景观、景区打造,将村庄作为产业的配套功能服务区,开发村庄可利用空间和资源,打造“西安农业景区”“西安乡村空间站”,实现了农业溢出价值,推动了“三变”改革“三资”集中成果运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务实落地贯通。全年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1.65亿元。鄠邑、蓝田等多个区县、镇村入选国家、全省示范表彰。

  此外,过去一年,西安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年行动。提前全国一年时间,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治理。万千行动、与你“乡”约,助力乡村振兴。“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和“千企联千村”有机联动,4125名干部和人才到乡村一线贡献才智、干事创业,654家企业与769个村签署共建协议,撬动社会资本5.6亿元投向农村,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乡村向“美”而行

  2022年,我市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卫厕15192座、整改问题厕所28222座,建成“花园乡村”100个、美丽村庄581个、“美丽庭院”9万余户。

  鄠邑区胡家庄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蓝田县塘子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长安区长安大道荣获全国美丽乡村路称号。

  据介绍,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对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以“无农不旅”的思路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建群强链,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科农旅农教多维融合,全面推进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一区县一品类”蔬菜应急生产体系建设和“双增收四提升四维增长”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出西安新路径。(记者 闫珅)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949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