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文学陕军”,激励几代人-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04/ 13 18:02:59
来源:《半月谈》2023年第7期

半月谈丨“文学陕军”,激励几代人

字体:

  半月谈记者 张京品 蔡馨逸

  在中国文坛上,陕西文学占据重要地位,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文学陕军”深耕三秦大地,写出了《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重要文学作品。他们塑造的梁生宝、孙少平、白嘉轩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发万千读者共鸣。

  “文学陕军”,何以如此耀眼?

  “文学陕军东征”,推开中国之窗

  “90后”读者小禾今年春节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这是她第4遍阅读这部小说,每看一次,便感动一次。“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也不应该忘记最初的梦想。”小禾说。

作家路遥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986年,至今已加印超过200次,销量超过2000万册。如今打开热门购书网站的排行榜,《平凡的世界》仍在好评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读者彼此分享阅读感悟。

  长期研究陕西文学的文学评论家邢小利说,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相继出现了“十七年文学”“文学陕军东征”“文学陕军再出发”等文学发展高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程海5位陕西作家的长篇小说同时在北京出版,文学评论界一度将之称为“陕军东征”。

  近年来,改编自《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小说的广播剧、戏剧、影视剧成为现象级文艺作品,讲述路遥、陈忠实等作家生平的书籍、戏剧也广受欢迎。“对话剧创作来说,陕西文学不仅提供了脚本,更激发了灵感。”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

  陕西文学也为世界推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早在1954年,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就被翻译成英文出版。1964年,英译本和日译本《创业史》出版。2021年,《平凡的世界》马来文版出版发行。此前,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越南语等多个语种。

  目前,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叶广芩、红柯、吴克敬等10多位陕西作家的作品已在海外出版发行。

  两个传统,塑造独特文学特质

  细细品读《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作品不难发现,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史诗品格、家国情怀的文学特质一脉相承,折射出陕西作家的文学风骨。

  邢小利认为,陕西文学有两个传统。其中,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传统是陕西文学的根脉,在司马迁作《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润泽下,陕西作家始终追求文学的史诗品格和传世价值。

  另一方面,红色延安的革命文学传统奠定了当代陕西文学的基石,陕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之笔描写普通民众,探求民族前进的光明之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书写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柳青毅然放弃在北京的工作,扎根西安市长安县(今为长安区)皇甫村14年。1959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被誉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著作。

  柳青的创作理念影响了数代陕西作家,使他们即使面对西方文艺思潮和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仍能紧扣时代脉搏、扎根生活沃土,关照社会变迁中的众生百态与人性光辉。路遥称柳青为他的“文学教父”,陈忠实说柳青是他文学上的“老师”。

  此后,路遥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改革的巨变中捕捉灵感,将目光投向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群众身上。他延续柳青的创作道路,耗时3年筹备,历时1年创作,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像柳青、路遥一样,众多陕西作家选择以人民为主角,为人民而创作。《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描绘了该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从人物精神深处提炼和构建民族精神;《秦腔》通过两户人家近20年的故事,展现改革开放年代乡村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主角》则讲述忆秦娥从放羊娃成长为秦腔名伶的经历,反映了秦腔兴衰和社会发展。

  扎根生活,文以载道

  不难发现,陕西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抹繁星,归根结底是继承了中国文学创作者扎根生活的优良传统。陕西作家们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让读者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曾经,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一些文学批评家认为“过于陈旧”。可岁月流转之中,恰恰是这一份所谓的“陈旧”,依旧扬帆于时代的潮头。

  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梁向阳说,路遥认为生活和题材决定了创作手法,用其他手法创作《平凡的世界》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一些专家看的,而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

  邢小利说,作家的创作,主要凭的是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和社会经验。从柳青、路遥到陈忠实,陕西作家把生活作为创作的根本源泉。

  陕西作家常常将文学视为至死不渝的事业。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前就下定决心,要给自己将来的棺材里准备一个好枕头。为此他查阅大量县志,深入乡村调研,在自己的老屋潜心创作4年之久。路遥说:“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

  中华文化“诗教”传统深厚,文学一向被看作是正人心、化风俗的重要途径。用文化的力量移风易俗,教化人心,是文学的重要主题。“陕西作家格外看重文学承载的思想力量。”邢小利说,现实主义的思想力量与艺术魅力,赋予了这些作品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511295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