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山水之间有秀美风光,更有民富村美的田园经济。近日,记者走进陕西西安周至县,了解当地运用良好自然环境和产业资源探索田园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助力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有益探索。
据介绍,近年来,周至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一纽带四片区”,建设田园经济综合体,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纽带四片区”中的一纽带,指周至以关中环山旅游路为纽带,着力打造有文化、有产业、有生态、有生活的观光旅游带;四片区指文化赋能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楼观镇,村落康养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马召镇,多维驱动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骆峪镇,业态创新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翠峰镇。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
走进周至县翠峰镇新联村,一栋栋农家小楼矗立在村道旁。这些小楼外观简洁大方,院落内设有小菜地和生态停车位,凉亭、花圃、路灯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里,干净整洁又富有生活气息。
翠峰镇新联村农家小楼(央广网发 陈奇菲 摄)
从前的新联村,村内杂物在路边随意堆放,下雨过后路面泥泞,晴天尘土飞扬。“过去老百姓认为,应该先吃好饭、穿好衣、最后再建好房,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新联村村支书段军平介绍道。
据了解,新联村三组原有村民孙毅斌做带锯生意,在自家门前搭建临时板房,将带锯工具随意摆放,影响环境美观。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为了将原本杂乱的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翠峰镇新联村围绕全县“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要求,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具体操作中,新联村对村内道路进行改造,铺设天然气管道,实施雨污分离工程,在村主干道两侧绘制文化墙,引导农户养护绿植,在村民广场新建4个花坛,安装6盏广场景观灯和124盏太阳能路灯。随着各项改造的顺利完工,如今的新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新联村环境大变样,群众思想行动也在逐步发生转变:从大家都不干,到党员干群众看,再到大家一起干。村民孙毅斌自觉拆除板房、搬走带锯工具,按照规划布局建设庭院。他说:“新联现在像风景画一样,我要为这幅画作贡献。”很多群众也开始自发按照规划清理自家门前杂物、清扫卫生、统一收纳垃圾。新联村实现了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同步联动,真正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延伸到了千家万户,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安居才能乐业,人居环境美起来,村民无“后顾之忧”,才会越来越有干劲、生活更有奔头。翠峰镇新联村积极为村里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新联村现养殖西门塔尔肉牛26头,流转土地建造了62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和450平方米的储粪场,每年可带动27户贫困户分红2000元。全村种植猕猴桃1327亩,采取高标准水肥一体化工程,配套导管微喷,使得猕猴桃达到产量2000余吨,年产值85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壮大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的规模,培养更多猕猴桃种植、肉牛养殖技术人员,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美更富。”段军平说。
翠峰镇新联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西安周至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至县锚定乡村振兴“全省一流”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着力实现生态宜居村庄全覆盖;统筹推进厕所、污水、垃圾革命,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果子”的“大产业” 猕猴桃产业带动周至经济发展
周至县产业特色鲜明,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之一,猕猴桃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据了解,周至猕猴桃以58.28亿元第9次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猕猴桃类榜首。
在周至县翠峰镇东红村,年轻人郭帆厚选择回到家乡,依托家乡猕猴桃产业,运用自身的新技术、新观念,在创业中带动村里群众致富奔小康。
翠峰镇东红村的猕猴桃销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托商贩零售。“如何让东红村的猕猴桃被更多人认识、了解并购买,如何储存滞销猕猴桃、以防果商压低价格,都是东红村猕猴桃销售需要解决的问题。”郭帆厚说。
2020年,东红村与郭帆厚合资成立西安蓝池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建猕猴桃冷藏库4座,贮藏能力320吨以上,建立“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培育“古槐树下”电商品牌,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导的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建立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终端销售的全新产业链模式。
借助电商,东红村的猕猴桃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得到了优化,并带动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东红村本村贫困户劳工被优先招用,现有员工中90%都是本村人。产业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生活,还提高了幸福感,真正让村民感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2021年,东红村累计销售猕猴桃900多吨,带动脱贫户及村民就业850多人次,企业全年实现营利60万元。
“下一步东红村将扩大电商运营规模,提升猕猴桃产业附加值,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变更原东红农场集体用地土地属性,建设猕猴桃千吨级保鲜冷库,拓展猕猴桃深加工产业链。其中,建设厂房3000平方米,用于猕猴桃果酱、果酒等,同时建设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园、体验园等。”东红村村支书王林洲说。
楼观镇周一村猕猴桃种植区(央广网发 陈奇菲 摄)
与翠峰镇东红村类似,楼观镇周一村主要产业同样为猕猴桃,全村95%的群众以种植猕猴桃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前的周一村与其他村一样,村民以种粮为生,收入微薄,上个世纪80年代起,周一村党支部决心引导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十几年下来,该村猕猴桃产业达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良好效益。猕猴桃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成了全村致富的主导产业。
2022年,全村猕猴桃总产量8500吨,鲜果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全村人均猕猴桃收入1.6万余元。“下一步,周一村将继续推广生态有机猕猴桃示范园,增加猕猴桃产业附加值,帮助脱贫户持续增收,把猕猴桃‘小果子’做成‘大产业’。”周一村村书记齐平介绍道。
文旅“火”乡村“活” 文旅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马召镇辛口村位于周至县城西南方约15公里处。记者走进辛口村,发现一家独特别致的咖啡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据了解,这家咖啡馆的前身是一家旧商店,2022年,辛口村集体流转农户4座11间闲置危房,将这个旧商店改造为咖啡馆,把原来旧商店旁的荒坡地打造成为休闲娱乐的咖啡馆广场。微风拂过,树叶婆娑,闲暇之余坐在这里一边与友人交谈,一边品尝咖啡,十分惬意闲适。
马召镇辛口村喜鹊咖啡馆(央广网发 陈奇菲 摄)
除这家咖啡馆外,辛口村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成立福康养老院。据辛口村村书记曾素敏介绍,这个坐落在秦岭山脚下的养老院可容纳100人,目前已住80人。近年来,城市周边具备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受到人们青睐,辛口村积极抢抓机会,借助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打造村落田园康养一条街,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周至县骆峪镇同样依托优良的人文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骆峪镇骆峪村地处秦岭北麓,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骆峪水库所在地。漫步在骆峪村中,空气湿润,白杨挺拔,水库波光潋滟、水鸟翔集。“一到周末,村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路上停满了游客的私家车,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骆峪镇组织委员白小倩介绍道。骆峪村将自然资源和景观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来,增加了群众收入。
“如今的骆峪镇骆峪村打造的民宿一条街共有9户,美食一条街共有39户,村民通过技能培训、考核上岗,这样游客们来到这里也有饭吃、有地儿住。”白小倩说道。
接下来,骆峪镇将继续用足用活“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加快广场集市、白杨林露营、美食一条街运营,流转白杨林周边、水库大坝以北区域土地,加大吃住娱购、公厕、停车位等要素保障力度,着力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近年来,西安周至县依托生态环境优越、农业产业发达、文旅资源富集的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开发了乡村田园综合体。
据介绍,周至县将继续探索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新模式,以点带线、串点成线,着力打造有文化、有产业、有生态、有生活的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全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记者张伟 实习生陈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