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05/ 18 17:51:18
来源:新华社

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字体:

       2000多年前,张骞作为西汉使者,自长安出发“凿空西域”。此后,持续不断的丝路贸易,让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也给中国带来了充满异域色彩的奇珍异宝。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宝贝,其制作技术、造型风格,都是沿着当年张骞走过的足迹,一路走来,传到中国,落地华夏。

       1000多年前,一位来自西域的“蓝衣少年”,穿过茫茫戈壁、广袤沙漠,抵达长安。这位“蓝衣少年”,是西安博物院“明星”藏品——唐代三彩腾空马之上的骑手。“他”,也见证了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交融。

       这件文物1966年出土于西安市的一座唐代墓葬中,是唐三彩中罕见的精品。年轻的骑手双手紧握缰绳,身体微倾坐于马背上,真实再现了丝路之上,使节客商一路疾驰的生动画面。

       骑在马上的这位少年,头发中分,梳于耳后,两个发髻盘结在一起。面部轮廓丰满清晰,高鼻深目,露出自信的笑容。

       专家介绍,这位少年的形象西域特征明显,如同在丝路上疾驰奔赴长安的一位旅客。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有黄、绿、白、褐、蓝、黑等多种颜色。唐三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工艺精湛。

       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工地上,施工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处文物窖藏,随后在这里清理出千余件唐代珍宝。这件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制作考究、工艺典雅、纹饰独特,盘心的神兽形象为飞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风神。这件银盘构图借鉴了中亚粟特的艺术手法,但题材却是中国纹样,反映出唐代工匠在借鉴西方金银器艺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推陈出新。

       在唐代,来自中亚、西亚的金银器不仅仅是可供赏玩的艺术品,而且是上流社会的日常用具。唐代的工匠们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糅合本土元素,开启了精致化、多样化的创作之路。

       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被列为我国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之一。角状杯体由一整块极为罕见的红色缠丝玛瑙雕琢而成,整个杯体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其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传进入中国。

       这件精美的金器——掐丝团花纹金杯,也充满了异域风情。从造型上看,金杯杯身向内收成弧形,杯子把手为圆环形,巧妙地焊接在杯身上。

       唐代部分带把杯直接来自中亚粟特,还有部分属于唐人仿制粟特风格的作品。在打磨光滑的杯身上,焊接了四朵黄金质地的细丝编成的团花,即团花纹;每朵团花纹的间隙,还用同样的制作方式焊接了像云朵一样的纹饰,即云头纹。团花纹与云头纹是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此金杯也是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互鉴的珍贵物证。

       古之长安,丝路古道商贾往来,交融东西。

       今之西安,西部重镇历史名城,联通中外。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次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沿着“张骞的足迹”,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

       策划:齐慧杰 令伟家 储国强

       监制:胡国香

       记者:杨一苗

       摄影:李一博

       统筹:王晶晶

       设计:王宇轩

       编辑:孟洁 任彦逸

       学术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 贺达炘

       西安博物院文化遗产(藏品)保管部部长 伏海翔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4112962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