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遗鸥保护合作组织年会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08/ 03 09:24:43
来源:中经社

首届遗鸥保护合作组织年会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

字体:

  遗鸥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被称为高原上“最脆弱的鸟类”。为了加强遗鸥保护协作,日前,以“交流遗鸥保护经验,加强遗鸥保护合作”为主题的首届遗鸥保护合作组织年会在陕西省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来自全国6个主要遗鸥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的保护单位及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期间,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康保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就加强遗鸥保护合作达成共识,将进一步探索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作机制、定期举办年会开展交流互鉴、联合申报开展遗鸥课题研究等,实现遗鸥全生命周期保护,促进遗鸥种群持续壮大。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研究院钱法文表示,当前在遗鸥保护行动中,遗鸥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等各保护单位仍存在信息交流欠畅通、保护周期不完整、有益经验未共享、科研协作待深入等问题,遗鸥保护联盟的建立将有利于各地管理机构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拓展,构建互通互助的多边合作共享机制,共同破解制约遗鸥保护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联合助力推动遗鸥自然保育进程,促进遗鸥种群持续壮大。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的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遗鸥最大的繁殖地。近年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抓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环湖绿化作业、渔业湿地保护、水环境生态治理等工作。特别是,自2020年起,以湖心岛人工修复、七卜素河全河道生态治理为代表的红碱淖生态保护举措陆续落地实施,有效优化了遗鸥栖息地繁殖环境,红碱淖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不断扩大。据统计,今年红碱淖遗鸥繁殖数量达4980巢,是2021年的2.5倍,同时,红碱淖湖面面积稳定在37.1平方公里,各类林草保存面积扩大至8.7万亩。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贺和平表示,考虑到遗鸥保护的系统性、科学性,下一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持续加强同遗鸥各繁殖地、越冬地之间的合作交流,携手推进遗鸥保护事业。(刘雨)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