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3日电(记者贺占军、李浩、张斌)“妈妈,我留下来吧!”革命圣地延安,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正在上演,一声稚嫩且充满力量的回答,引得在场观众潸然泪下。
几乎场场爆满的《延安保育院》讲述了烽火硝烟里“红色摇篮”的真实故事。前线将士将年幼子女留在了后方,为照顾这些孩子,延安保育院由此诞生。
演员在表演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菜地里拔草、摘果蔬、浇水……在大生产运动中,孩子们年龄虽小,却也纷纷投身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红色血脉,流淌不息。
新时代的延安,又有一批“娃娃”在革命老区,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着革命岁月里的感人故事。
11岁的贺偲彤身着整洁的校服,系着红领巾,一早就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站在人群中的贺偲彤神态自若、落落大方,今天,她计划义务讲解4个小时。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小讲解员”贺偲彤(左一)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不少人被这个“小娃娃”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有人还竖起大拇指赞叹:“这个娃娃真棒!”
每到节假日,漫步于延安革命旧址,不时可见像贺偲彤一样的小学生,在一处处旧址前,他们主动为游客义务讲解,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小讲解员”。
延安“小小讲解员”团队的创立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延安在各中小学校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成立“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利用节假日到各革命旧址、纪念馆义务讲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
讲、演、唱、跳、说,如今,“小小讲解员”们的讲解“技能包”越来越丰富,他们已成为革命老区弘扬延安精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表演安塞腰鼓。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现存445处革命旧址,有30座革命主题博物馆,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
“革命旧址是革命传统和综合能力最好的培育基地之一。”延安新新小学校长南志忠曾参与创建延安第一个革命旧址小小讲解团,并一直积极参与“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工作。
“讲龄”4年的贺偲彤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听她讲解的游客签名,这让她很有成就感,还结交了不少朋友。今年暑假,来自重庆的王先生一家四口听了贺偲彤的讲解后非常感动,道别时还邀请她到重庆做客。
侯梦对女儿贺偲彤的变化颇有感触:“女儿过去很内向,人多的场合都不太敢说话,小脸憋得通红。”为了当好“小小讲解员”,贺偲彤在家阅读了不少历史书籍,还经常拿着小话筒练习。
“你看她现在多大方、多自信。”侯梦看着正在为游客讲解的女儿满眼骄傲。
贺偲彤则将自己的成长归因于“肚子里装了许多革命故事,脑袋里记了许多红色历史,心里也就有了底气。”
在今年一次语文考试中,贺偲彤将作文纸的格子写得满满当当,因为条理清晰又有许多历史故事佐证观点,被老师当作范文,请她当着全班同学朗读。
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赵希源(左一)向参观者讲解馆内藏品。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童声嘹亮,薪火相传。
30年来,延安全市文博单位面向中小学校已累计培训“小小讲解员”7000余人,讲解观众累计超60余万人次。
“他们中的许多人走上教师、医生等工作岗位后,还在继续传承延安精神。”南志忠说。
今年暑假,南志忠与一位已成长为大学老师的“小小讲解员”偶遇,在追忆了一番讲解经历后,当年的“小小讲解员”向南志忠吐露心声:“革命旧址的讲解点亮了我的初心,我现在正用延安精神继续点亮更多学生的初心。”(参与采写:梁爱平、邹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