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航空情。”走进昝凌纪念馆,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金灿灿、沉甸甸的六个大字。
昝公的事迹,于我而言并不算陌生。但当我来到昝凌书院,看到躺在展柜里的一件件展品,听到一篇篇温情而生动的故事,才真切体会到了那份跨越时空而来的感动,也愈发理解昝公的“志”与“情”。
我想写一写这些触动到我的瞬间。一来缅怀昝公,二来勉励自己。
有志者,立长志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少年时期的昝凌对电学非常痴迷,立志要进入电机系学习,无奈造化弄人,直到参加工作也未能如愿。但他没有始终放弃自己的志向,尽一切可能学习相关知识,终于在空军机械学校结缘航空,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奋斗终生。
昝公的这段求学经历令我感触颇深。萌生了兴趣和志向,却要面对“爱而不得”的局面,但是昝凌并没有忘记初心,他一点点地积蓄力量,最终夙愿得偿。
我不禁思考:昝公的故事是“天道酬勤”“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具象化呈现,而他的内驱力是什么呢?
除了兴趣外,我想最大的内驱力应该来自于他赤忱的爱国心。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学好技术、航空报国的志向才更加坚定。当“卡脖子”现象击碎了“科学无国界”的糖衣,作为航空工业的一线工作者,我们要以科学规律为轨道,以爱国争气为动力,做有志者、立长志,突破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终身学习,诲人不倦
求学时期的昝凌是一枚妥妥的学霸,而工作后临危受命解决一个个跨专业跨领域问题的记录,更体现出他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论知识的话,谁都比谁知道的多,但谁都比谁知道的少。”昝公的这句话振聋发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概括了他对己的要求,而“大公无私,诲人不倦”的作风更是为我所乃至整个航空工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为了带动全体员工学习,昝公自掏腰包购买书籍和设备、聘请苏联专家、开办夜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何尝不是一种敬业爱国的表现。
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快,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然过去,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和学习态度,也是工作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向昝公学习,积极为自身充电,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奉献,浩然长存
少年时期的昝凌经历了抗日战争,心中一直有着学成报国的信念,最终将全身心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航空工业。
他热切地帮助解决各大厂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还高瞻远瞩地思考中国航空仪表事业的未来发展;他淡泊名利,购买国债、捐赠奖金、申请自降工资,尽己所能为国家减轻经济负担。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当中,昝凌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彰显着一个正直、清白、敬业、奉献的航空元老本色。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他下葬时,第三次是世间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了,那个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昝公逝去已有50余年,但他忠诚奉献的事迹一直在所里一代代职工中口口相传。“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昝公永垂不朽。
正如那句话所言:“我们并非生在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
作为新时代的航空青年,我们有和平的生活环境、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一代代航空前辈的知识和技术积累,更要将昝公的为国铸剑之“志”与无私报国之“情”传递下去,不负先辈,不负韶华!(谯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