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支队伍一种精神-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推广
2024 09/ 30 16:05:57
来源:航空工业自控所

一个人一支队伍一种精神

字体:

  在昝凌纪念馆里,一个个老物件、一幕幕历史场景扑面而来,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六十年前的圭峰山下,回到和昝公一起奋斗的日子。

  我看到了自控所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昝凌同志辉煌的一生,看到了以昝凌为代表的一支名叫“618人”的队伍是如何筚路蓝缕、开创伟大事业,看到了几十年来沉淀着、凝聚着的自控所的精神之魂。

  一个大写的人

  昝凌,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稀有的姓氏一样,充满传奇、熠熠生辉。

  他少年刻苦聪颖,成绩优异;青年为求学和理想积极进取,矢志不渝;中年投身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为此奉献、奋斗终生。

  从北京到兰州,从阎良到户县李家庄,从航空仪表设计室到三〇所,昝凌在艰难的环境中带领着初生的自控所一步步成长。

  从“三不等”战略的提出到坚持设计生产并重,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和任何困难逆境下都有坚持不懈勇气的前辈。他博学、实干,有前瞻的眼光,也有俯身做事的脚踏实地。他可以和国外专家侃侃而谈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和技术,也可以和车间的工人一起吃饭交流生产工艺问题。

  “他的朋友很广泛,从身边的干部到技术人员到工人,甚至到炊事员、普通老百姓,他都是带着一份尊重去沟通、去交往。谦虚、勤奋、节俭、责任,昝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影响着下属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昝凌,毫无疑问,便是那个大写的、正直的人。

  一支坚强的队伍

  三〇所创建的时候,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晚上加班饭吃的是稀得能照出人影儿的面片。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昝凌用精细严谨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同事开始了创业之旅。

  他从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开始,工作中坚持履行科研管理条例,不拘一格大胆用人,建场地、购设备、育人才,培养出一支实干、不做到最好就誓不罢休的坚强队伍。

  昝凌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但他带出来的这支队伍却越发壮大。在昝凌的精神照耀下,一代又一代自控所人接续奋斗,让这支队伍的颜色在今天依旧鲜艳,熠熠生辉。

  星星之火从圭峰山下点燃,化为漫天繁星。在锦业路、电子城、李家庄,在祖国大地的南北西东,到处都有618人的奋斗背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支队伍必将在迈向世界一流的GNC专业领军企业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一种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三年自然灾害使我国自行研制没多久的飞机面临下马可能的时候,昝凌充满魄力地决定:顶压力、迎困境、继续干!

  他激励大家:“无论飞机上马还是下马,只要我们努力向自动驾驶仪方向发展,就可以为此项目做好技术储备,蓄势再发。没有经验是不足也是优势,只要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困难,就会开创研究所的新道路。”

  在旧故障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的时候,他激励员工:“我们就是要探索没有走过的路,当你慢慢往上爬的时候,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总是由少到多,越来越多,后来又慢慢越来越少。过程虽然漫长,但总有一天会爬到山顶,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这种精神经过六十年的沉淀和凝聚,已经刻进自控所人的文化基因中,深深渗入到每一个自控所人的血液中。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让我感受到一种内心深处的感动与自觉自发的传承力量。

  这种精神,是自控所的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技术、流程、方法之外,必须要传承好的东西,也是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的法宝。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通过这场学习之旅,我仿佛穿过了岁月的尘浊,在时间模糊之处,依然清晰地感受到先辈风骨犹存、丘壑永在。

  吾辈后来者,定当一路前行,披星戴月,勇担重任,风雨兼程。(耿澄浩)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
推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