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10/ 10 09:01:18
来源:西安日报

西安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字体:

  10月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介绍有关情况。

  自2022年8月西安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西安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西安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的全球排名连续攀升,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9位,今年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全民参与、积厚成势、动能强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9.96万件

  我市支持高校院所、科创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造和储备。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导航机制,布局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

  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9.96万件,同比增长19.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628件,同比增长18%;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19项、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1项、2023年度全国“十大著作权人”称号1项;全市著作权作品注册登记16.58万件,同比增长31.7%;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49.38万件,同比增长8.8%;共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8家。

  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

  我市主动将城市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

  此外,鄠邑区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高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未央区、新城区、长安区、灞桥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经开区分别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布点建设市级“秦创原IP示范园区”5个,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61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17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3家。

  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

  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西安市研究出台《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专利股权投资、许可、转让等运营新模式。

  2023年,全市专利转让许可7872件,入榜中国专利运营城市前20,位列第17位。建成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与21家高校、136家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咨询评估、交易撮合等多层次、立体化、集成式服务,累计发布专利成果6000余件、技术需求700余项。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路演和品牌化供需对接活动,连续两年举办“西安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开展“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近30场,推动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西安市持续强化部门间、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西北首家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布点建设89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培育15个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推动保护关口前移、服务窗口前置。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人民多元化调解,创新运用“云调解”模式办理的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在陕西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督察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获评“双第一”。

  在服务提升方面,我市建成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30家,省级版权工作服务站15家,获批建设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试验区,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机构培育示范工程”;策划“知识产权万里行”“版权宣传服务行”等活动;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信贷产品,发行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等,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50亿、创历史新高,有效纾解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同时,我市建成由119名行业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组成的西安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开设“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强市大讲堂”,面向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

  据悉,以示范城市和保护示范区“双示范”建设工作为牵引,西安市将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和创新改革,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知识产权“芯”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