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茶事-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1/ 21 09:16:00
来源:新华网

平利茶事

字体: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是个古老茶乡。《平利县志》有载,早在唐代,这里就是全国重要茶区之一古山南茶区的一部分。茶香飘逸千年,见证了这片灵秀之地的往事与新生。

  晨光熹微,雾气氤氲。登上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凤凰茶山举目四望,虽是隆冬,漫山遍野的茶树依然郁郁葱葱,宛若条条丝带缠绕山间。

  这是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凤凰茶山。新华社记者张博文 摄

  茶园里已有三两游客漫步,不时拿起手机,定格旖旎风光。薄雾未散,尽管茶园还处在冬季休养期,茶农陈敬翠也早早地来转山管护。

  “平利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好山好水,孕育出口感鲜爽的好茶。”63岁的她当起导游,向游客娓娓道来。

  若把时间拨回20年前,眼前会是另一番景象。蒋家坪村原村支书罗显平回忆,彼时,资金、技术、管理,要啥缺啥。茶农看不到前景,纷纷走出大山务工,村里的茶园曾缩减至不足千亩。

  茶乡美名也一度黯淡。进入脱贫攻坚期,如何重振茶产业,成为摆在当地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规模要上去”“品质是关键”……一场全县范围内的热烈讨论之后,思路渐趋明朗。

  演员在平利县一处茶园进行文艺表演。(王韬 摄)

  引进茶企投资茶园、邀请专家提升技术、真金白银补贴茶农……一套“组合拳”打出,当地茶产业开始迎回春天。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后,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平利茶事已是越写越精彩。

  “过去平利以春茶为主,现在夏茶、秋茶都发展起来了。每亩茶园的年产值可增加1500元左右。”眼下,村里的茶园已拓展至2700亩,陈敬翠信心满满,“这片绿叶,已经成了我们致富的‘金叶’。”

  这是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的生态茶园。(王韬 摄)

  顺着悠悠茶香,许多外乡人也在茶乡圆梦。

  2010年,福建茶商陈振华看中平利的富硒资源,一头扎进大巴山专心制茶。15年间,他研制出的富硒红茶、白茶两大“尖货”,深受市场欢迎。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越来越成熟,企业增效、农户受益,形成良性循环。”陈振华每年从当地合作社收购鲜叶约100吨,价值超过300万元。

  在他公司的茶叶展销厅里,44岁的平利县广佛镇香河村村民程英变身茶艺师,添茶、注水、闷茶、出汤,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我每月挣4000元,出家门就是公司,城里的亲戚都羡慕我嘞!”

  华丽转身的不只有她。技术员、制茶工、电商客服……如今在平利,茶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新职业不一而足。

  平利县委书记杨军说,通过做大茶基地、做优茶园区、做精茶加工,平利已建成标准化茶园20万亩、绞股蓝产业园5万亩,2024年全县茶产品产量超过2万吨,综合产值5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工人在平利县一家茶企生产车间工作。(平利县委宣传部供图)

  既卖茶叶,又卖风景、卖文化,不经意间,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路也在徐徐铺展。

  2024年,蒋家坪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凰茶山成了网红景点,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风情体验游、茶业研学游等异军突起,登茶山、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的“一条龙”体验,成为平利旅游的新名片。

  借此东风,而今每到旅游旺季,蒋家坪村返乡青年罗永远的农家乐生意就十分火爆。“逛完茶山,再尝尝地道的陕南家常菜,几乎成了标配。2024年我新改造了空间布局,最多能容纳300人同时就餐。”他说,新的一年,就准备甩开膀子加油干呢!

  小小一片茶叶,正引领着越来越多“归雁”重回大山怀抱。民宿、茶舍、露营地……在这些返乡能人带动下,新业态在大巴山间持续涌现。

  精气神也在变。“现在村里连喝酒的人都少了。茶山上的活儿忙,大家都往好日子奔呢。谁要再整天抱个酒瓶子,就会让人看不起!”罗显平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蒋家坪村人均收入已达1.6万元。

  一业兴,百业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茶兴巴山,茗香余味悠久。(记者沈虹冰、陈晨、王泽昊)

【纠错】 【责任编辑:郝云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