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不负耕耘。
2024年,陕西粮食单产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主要作物中,小麦单产达到300.88公斤/亩,玉米单产达到351.73公斤/亩。这是一份来之不易且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事实上,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伴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增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将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时时刻刻放在第一位谋划落实、抓实抓细,围绕种子培优、科技赋能、规模经营,多措并举提单产、保丰产,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种子培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有了好种子,才会有好收成。近年来,陕西以抗逆稳产为前提、高产优质为目标,加快主要粮油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如推广玉米密植、抗逆、宜机收高产新品种和大豆高油高产新品种等,让“金”种子发挥大效能,成为粮食大面积丰产丰收的“金盾”。
科技赋能。只有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促进土地产出率提升,将传统生产要素与新技术相结合,才能走好高质量粮食安全之路。经过多年探索,陕西关中灌区“吨半田”、渭北陕北地区“一季吨粮”、陕南地区稻油轮作区“1253”等高产稳产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经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实现“国家增粮、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陕西向规模经营要单产,依托单产提升项目,支持种植主体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增产技术到位率、扩大覆盖面,实现粮食单产逐年提升。
陕西要胸怀“国之大者”,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更新种植技术,让中国饭碗装更多陕西粮食。(孙萍)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