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西安市多部门正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的创新实践,开启一场全新的效能革命。近日,在西安市数据局指导推动下,西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入前沿的 DeepSeek技术,构建起全方位的AI赋能体系,实现了热线应答智能化、工单处理精准化等多场景应用,在市民与政务服务之间搭建起一座智能、高效的“连心桥”。
政策“百事通” 智能应答“知识库”
3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西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300余名话务员正全神贯注地端坐在工位前接听来电,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与温和的解答声交织在一起,现场忙碌而有序。
“你好,西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当日9时,话务组组长张茜接班,熟练地登录自己的工号,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一个慢性病报销的咨询电话接入,只见屏幕上的语义解析窗口不断跳动,实时分析着通话内容,张茜迅速在智能问答界面轻轻点击,短短几秒钟,DeepSeek迅速推送出详细的报销办理流程、最新的医保政策细则等内容,出处也标注得一清二楚。
这种效率的提升,源于DeepSeek打造的“动态知识库”。西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副主任李静介绍:“我们通过系统分析热线中心的历史工单数据,并对知识库内容不断‘学习’,利用AI大模型技术,构建了涵盖全市283部行政法规、469项办事指南等多项服务内容的‘政务超脑’。”
“以往面对一些专业咨询时,仅凭个人记忆和经验搜索知识库,既耗时又担心出错。”张茜说,现在借助DeepSeek,系统精准提取核心要点,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推送出精准又全面的答案,问题响应速度与准确率显著提升,答复市民时又快又准。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加持,如今,张茜的日均接话量提升至70余个。
传统的热线服务模式下,话务员面对咨询、投诉、建议等海量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难免出现人工服务效率低、信息偏差等问题。为了使政务服务更便捷高效,西安12345热线借助DeepSeek强大的语言理解与分析计算能力,精准抓取核心诉求,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迅速从知识库中生成条理清晰的答案,传统热线服务中的人工检索耗时、信息偏差等问题迎刃而解。
流转“加速器” 工单“智能分拣员”
“DeepSeek+ 政务”的组合拳也为工单处置按下“加速键”。据了解,西安12345热线每日工单处理量约1.5万条,话务员在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市民的咨询、投诉和建议时,需要迅速查清问题的归属单位并进行实时转派,在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工单分派不准,转办时间长等问题,基层处理起来也费时费力。
DeepSeek 凭借由 236个智能标签构建成的派单模型,将工单平均转派时长缩减至 42秒,市民诉求分类准确率达到 98.7%,为工单快速、精准地直达处理部门开启了“绿色通道”。
“过去处理‘摊贩占道经营’类投诉,需要市、区街道层层转派,耗时费力,时效性、响应率都无法保证,常出现摊贩与执法队员打游击的情况。”新城区太华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杨菁说,现在热线平台可以通过地址解析自动准确关联投诉工单所属辖区,并进行智能派单,直达执法人员,承办单位按照接诉即办的要求立即响应,实现“30秒派单、2小时到场”的高效处置。
“通过DeepSeek技术,我们高效实现了工单智能转译、记录、分派以及数据智能分析和预警等,试行座席工单处理效率明显提高。”李静介绍。
数据“安全员” 筑牢信息 “防火墙”
数据安全是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生命线,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西安12345热线借助DeepSeek为政务数据安全精心构筑三重 “堡垒”。
“DeepSeek采用本地化部署,数据在政务云平台闭环运行,实现数据‘产生-存储-学习’全程在局域网内部完成。”西安移动重要客户中心李媛说,“同时,通过本地化的模型训练方式,所有应答内容都严格基于政务知识库,答案自动标注政策出处,杜绝了互联网上鱼龙混杂信息的干扰,从源头上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安全,让市民的每一次咨询都能得到权威、可靠的回应。”
不仅如此,系统还具备强大的多模态分析推理能力,能够智能提取工单要素、敏锐捕捉民意动态,并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精准的智能预警,为政务服务安上“千里眼” 和 “顺风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 向 “主动感知”转变。
“围绕数字人应答、智能回访、热线数据空间等前沿功能和应用,西安12345热线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李静说。
从人工分派到智能协同,DeepSeek不断赋能西安12345热线革新,为市民幸福生活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也为各地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西安样本”。(记者 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