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的保姆|新华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3/ 28 08:58: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看花的保姆|新华走笔

字体:

  春花是鲜活的生命,那些醉心看花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小区里,杏花开得颇为热烈。我与孩子驻足赏花时,一个看上去年近五旬的女人也正看得入神。她仔细地拍摄了一会儿花朵后,转过身,鼓起勇气,带着些许犹豫,怯生生地问我能否帮她拍张照。

  我当然很乐意,但当镜头对准她的时候,我才真正看清她的面容——她的左眼隐隐发青,缺少光彩。

  再看她整个人,上身穿件土黄色的薄羽绒服,下身是最常见的蓝色牛仔裤,配了一双灰色运动鞋。

  普通归普通,浑身上下却异常干净,显然也是精心梳洗后出的门。

  我帮她拍了几张照片,她显得格外欢喜。闲谈中,我得知她已在西安做了10余年的保姆,那天走了三公里路,专门过来看杏花。“我们有个保姆群。大家出不了远门,只好在群里分享一些小区或路边的风景。今天刚好事不多,我就过来看看。”

  我给她分享了几个拍照小技巧,她便给我翻看她的手机相册,照的全是各式各样的花朵,地点多在附近的马路边或小区内,但她与花的合照并不多。她解释说,她在西安并无熟人,一个人出门看花,不太敢麻烦城里人帮她拍照。

  她说她是陕北人,至今未出过省,但也知道国内一些知名的赏花胜地,比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婺源的油菜花田、南京的鸡鸣寺等。至于西安市内一些热门的赏花景点,她就更熟了,广仁寺的玉兰、浐河两岸的桃花、大明宫的粉色花海,她都想去看,只是太忙了,至今也没遂愿。

  “专门为看花,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户县(今西安鄠邑区,很多陕西人更习惯称其原名户县),因为群里有个保姆说,她上工的地方,长着一棵绿樱。我从没见过绿樱花,实在忍不住,就去看了看。”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先坐5号线,然后转小火车,两个多小时才到。要是没地铁,也不敢去,打车太贵了。”

  我指着她手机里的几张照片,问都是些什么花,她笑了笑,看起来有些尴尬,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很多花并不认识,即便通过看短视频了解了,现实中还是对不上。“只要好看,我就想去看,看到了我就很高兴,也不管它是什么花,什么品种。”

  原来,她看花,仅仅是因为花好看,值得一看,并非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等其他目的,在我看来,她对花的热爱,似乎更纯粹。

  相册里有一张拍摄于去年6月的合影,是她推着一个坐轮椅的老人,站在开满红花的石榴树下。群花开得极为奔放,将两人映衬得喜气洋洋。我以为对方是她的家人,她解释说这是她最近几年做保姆照看的对象。

  “我左眼看不清,不适合做育儿嫂,客户多是些失能的老人。”当我为她感到遗憾时,她却很开心地说,“照顾老人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他们也喜欢看花。我推着他们溜达,看花,他们高兴,我也高兴,而且我服务的这户人家,人都特别好。他们都知道我爱看花,不忙的时候,就让我出去转转。”

  可能因为我说“一个爱花的人,大概率也是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好像受到了某种鼓舞,一直跟我聊花儿。她说在家乡陕北,野花很多,不是长在田埂上,就是开在山峁间,同时她也喜欢西安,因为这座城市里,四季都有花开。我问她喜不喜欢陕北民歌里的山丹丹花,她说她最喜欢沙枣花。

  “沙枣花一开,香得很,远远就能闻到。”她有些沉醉地回味,“我老家的院子里,长着一棵沙枣树,有三层楼那么高。开花的时候,我喜欢折几枝,插在花瓶里,能开好几天。我在床头放一瓶,厨房放一瓶,恨不得在每个房间都摆上一瓶。你是城里人,应该没见过沙枣树。”

  我说我也是农村人,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的小山村长大,沙枣树在我们那里也常见。每逢端午节,即便是小孩子,也喜欢折几枝沙枣花带回家,然后插在花瓶中。米黄米黄的小花,浓香四溢,飘满整个屋子。

  她一听兰州,便有些兴奋地问我,那里的玫瑰很有名,是不是都长在山上?

  “山上有一点,但绝大多数都长在农民的庄稼地里。每年农历四月到五月,农民像抢收麦子一样,赶在玫瑰待开未开之时摘下花蕾。很快,收花的人就陆陆续续进村了。湿花蕾一个价格,干花蕾又是另一个价格。等到家家户户开始晒花的时候,村子里香气迷人。”

  她听了,似乎更神往了。

  聊了许久,女人指了指手上绣满向日葵的帆布袋子,有些意犹未尽地说她时间不多,下午5点还得去买菜。很快,她就跟我告别,匆匆赶往附近另一个小区,那里有她想看的美人梅。

  从她迫不及待的背影中,我仿佛看到,一种热情,奔涌在她的灵魂深处,蓬勃又持久。(孙正好)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