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西安)年开行突破4900自然列 新华网西安1月16日电(记者姜辰蓉)2024年是中欧班列(西安)是开行11周年。
1月13日,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在西安揭晓,入选的6个项目为: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长武谢家河遗址、富平长春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
时值深冬,延安红色家风馆参观热度不减。近日,延安市工程造价协会一行30人来到这里,从一张张合影、一句句家训、一封封家书中感受延安时期102位革命先辈的家国情。
记者12月28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4年陕西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又有新进展,发现了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出土了200余片卜甲、卜骨,初步辨识出刻辞180字,内容有“秦人”等。
憨态可掬的“塔宝”、松松软软的“绒馍馍”、变身酷女孩儿的“唐妞”……近年来,陕西西安持续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立足古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圈”的文创产品。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壮士无暮年老站焕新生走过90岁的西安火车站依然忙碌2025年春运即将拉开帷幕一趟趟列车将从这里出发载着更多人走上回家团圆的路 12月27日拍摄的西安火车站候车楼顶部的“西安”字样。"
陕西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深厚的文脉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非遗文化:宽音大嗓、热耳酸心的秦腔表演质朴豪放,富有生活气息;历史悠久、宏大典雅的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请跟随镜头,一起领略文化瑰宝吧。
26日12时,随着一辆满载乘客的列车疾驰而出,西安地铁首条环线——8号线正式开通运行。换乘站达13座的这条地铁,不仅大幅加密了西安地铁网,而且因为一系列站点名称取自汉唐长安城古地名,被称为富有穿越感的“汉唐都城线”。
“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作曾经来过……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近些年,一首《西安人的歌》广为流传,也勾起了许多人对城墙根下西安火车站的回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李龙教授课题组在无线能量传输和无线定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频超表面的无线传能、感知定位与通信一体化原型系统,实现了自适应追踪的无线能量传输。
这里是西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每一处古遗址、每一栋古建筑都静静诉说着千年沧桑这里有让你向往的博物馆珍贵文物令人流连忘返秦汉隋唐灿烂文明在这里留下无数印记漫步在古都的街头巷尾你常常会有“一眼千年”的神奇体验一砖一瓦写满岁月雕琢的诗篇汉服唐装是复古也是时尚西安,从千载光阴中走来西安,带你向历史深处走去记者:吴鸿波。
提到西安,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羊肉泡馍、肉夹馍、“Biáng Biáng面”等“网红小吃”,因此西安也常常被调侃为“碳水之都”。
2020年底,西安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合作,进行治愈犬抚慰孤独症儿童的课程设计、治疗效果跟踪、辅助治疗课程体系升级等。
小区所在的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南城社区,联合县住建局等党建联建单位,与业委会、开发商等进行多次协调,终于达成九成以上业主同意的修缮方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唯一的娃娃研究生——刘幼雪。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大生产运动时期,秧歌剧《兄妹开荒》在延安演出后,为传统民间音乐走向新歌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是四市自下而上推进争取的,在合作机制上期待国家层面强有力的主持推动,形成类似长三角一体化的高效协同机制◇从宏观层面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处在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可以享受多维度的政策红利;但在微观操作层面,各类政策有明显的区域属性,影响要素流动◇地方文旅部门建议,可以通过国家部委顶层谋划,推动三门峡仰韶村遗址、运城西阴村遗址等仰韶文化时期的大遗址一体化开发◇ 建设先行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际,原东北鲁艺学员王其珩老人回到延安鲁艺,将他珍藏了70多年的延安鲁艺老墙报送回故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计时 纪事的礼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胡琴声 漫画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联合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抗战时期,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彦涵的木刻版画《找妈妈去》的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陕西分社与延安文艺纪念馆共同推出《红色记忆·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带着泥土芳香的歌《二月里来》,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工程通水十年来,保护汉江水质、爱护生态环境,在安康市干部群众中已内化为共识、转化为行动,使一江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丹江口、受水地。
截至目前,汉中藤编品牌体系、行业标准趋于健全,南郑区藤编产业生产量超过47万件,产值0.9亿元,藤编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5800万元。
自2023年以来,西安城墙建立了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这里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测绘扫描等先进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重要数据的融合共享,为城墙保护插上了科技翅膀。
陕西是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汪海燕是“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她在继承华县皮影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将皮影与艺术装置、奢侈品、动漫等元素进行融合,让皮影富有时尚元素,其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不断得到社会认可。
这款毛绒玩具只有手掌大小,首次亮相就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响,年轻市民和游客经常选择线下购买,只为亲自在窗口体验绒馍馍的购买过程,并将体验分享上网。
与此同时,西安将微短剧作为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内容,在西咸新区就有30余家专业微短剧公司,建成3万平方米270余个拍摄场景,形成剧本创作、拍摄、制作、投流、发行、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近年来,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创新服务办法,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融救助工作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以主动发现机制守牢社会救助最底线,织密精准救助保障网,让全县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也于近日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去年9月,28岁的康明乐和另外9位和他一样来自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的地铁技术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西安,在这里接受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地铁)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提供的地铁运营技术培训。"
“唱响丝路·乐之行——丝路合唱音乐会”邀请鄂尔多斯乌兰牧骑青年合唱团、新加坡合唱艺术家、法国巴黎索居秘境合唱团、甘肃大地室内合唱艺术团等联袂献唱。
"新华社发唐彩绘胡人骑驼俑收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形体高大 工艺细致骆驼嘶鸣 载着货物穿越古丝路而来深目高鼻的胡人身着胡服在繁华的长安西市进行交易此俑生动呈现了唐朝时的胡商形象图为胡姬俑。"
陕西省神木市每年煤炭产量占全国7%以上,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市(县),煤炭探明储量500多亿吨。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发掘与开采,神木曾一度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能耗大、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
10月26日至29日,2024年陕西省首届智力运动会在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石泉县举行,比赛共设置桥牌、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和五子棋共6个项目,吸引了陕西省1000余名选手参赛。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紧张的秋玉米收获刚刚结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的利民无人农场,聚拢了不少前来“取经”的粮食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粮大户。
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见证了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也造就了它“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文|新华社记者张京品、蔡馨逸、王泽昊北京时间是我国的国家标准时间但你可知道北京时间其实并不来自北京而是由位于我国地理版图中心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发出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旧址。
神木,一座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偏远小城,连续5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2023年,以地区生产总值2347.10亿元的成绩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第七,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县”。
新华社照片,渭南(陕西),2024年10月23日 10月2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的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组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