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名靠后”到“多项第一”,这个秦岭山区县凭啥?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陕西深思谋变,推动新旧动能有效转换、创新生态稳步形成、新兴产业加速涌现,三秦大地“新”潮澎湃。围绕生态环境实施大保护、锚定中亚合作促进大开放、立足科技创新实现大发展……从秦岭北麓到渭河两岸,一幅幅图景生动描绘着西安的发展之变。10月8日到10月13日,跟随新华社记者的视角,一起来看身边事!

西部示范 西安先行

西安牢记“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要求,自觉扛起“西部示范、西安先行”的重要使命任务。围绕生态环境实施大保护、锚定中亚合作促进大开放、立足科技创新实现大发展……从秦岭北麓到渭河两岸,一幅幅图景生动描绘着西安的发展之变。(记者 沈虹冰 刘书云 张斌)

从“排名靠后”到“多项第一”,这个秦岭山区县凭啥?

秦岭脚下的西安市周至县,近三分之二面积被森林覆盖,因土壤肥沃、粮食丰产,自古就有“金周至”的美誉。但“金周至”曾一度黯然失色:产业路径不清、群众增收缓慢、信访高发,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后。近年来,周至经济迅猛发展,跃升为县域经济的一匹“黑马”。(记者 张斌)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观察

西安,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西安)开行,古丝路起点的声声驼铃变为穿越大漠的滚滚轰鸣。十余年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班列开行量不断创新高。2023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4,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记者 付瑞霞 张京品)

三招让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以往,科研机构创新“势能”受制于一些体制机制“细绳子”的牵绊难以充分释放,“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成为一段时间里各地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普遍难题。2022年3月,陕西正式亮出一套改革“组合拳”,以“三项改革”,为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清障”“护航”,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为生产力。(记者 贺占军 郑昕 安展 许祖华)

陕西以产业焕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从古而来,向新而进。西部大省陕西,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从工厂到车间、从地面到天空、从高校到企业……求新的渴望、创新的探索、追新的步伐,悉数刻映在这块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土地上。(记者 沈虹冰 石志勇 雷肖霄)

从延安谱写奋进新篇感知“为人民服务”矢志不渝

这里是延安,一座精神永恒与信仰澎湃的城市。今秋这里瓜果飘香,山乡巨变。群众从一棵棵果树上“种出”幸福光景,在一项项改革中尝到民生甜头,深切体会到,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矢志不渝、奋斗不止,兑现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记者 陈晨 李浩 姜辰蓉)

西安锚定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汉唐气象,活力今朝,千载风华,一城尽收。国庆假期,西安“不出所料”再度跻身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列,而品读古都的方式也愈发多元。身着华服流连于灯火街巷,跟着草根乐队一起摇摆,在一座座博物馆里“看见”秦月汉关……(记者 陈晨 姜辰蓉 蔡馨逸)

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筑路也是筑梦

记者近期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一路前行,看到随着西康高铁、西延高铁、西十高铁等交通网络加快编织,一大批乡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条条在建的“新路”正激活乡亲们的发展思路、点亮他们的梦想。秦岭南麓,陕西省镇安县。国庆假期,这个主打文旅的县城游客满满、热闹非凡。(记者 张斌)

国社秦报站第181期

国社秦报站第179期

国社秦报站第1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