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开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市人民修城墙。在这种状况下,和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相关的。因此当时的修建就不可能像今天对文化遗产严格的保护和技术指导下进行,就有一些特殊时期,比如说经过长时间的下雨,会有雨水的渗透,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最怕的是水泡了之后黄土会失重下陷, 对上部的建筑而言,难免就会产生下沉,出现凹陷,再加上三四十年代以及建国初期老百姓在城墙上挖了一些洞,有的是居住,有的是在储存一些东西,在雨水的浸泡下可能就会出现坍塌。所以我们一直在跟踪着,对坍塌、裂缝的地区进行不断地修缮和维护,也配合科学技术的手段,在近二十年的监测勘察以及维修中,形成了西安城墙所独有的预防性的保护体系。实际上保护的难点也比较多,突出的一个难点是在不破坏城墙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得知墙体里是否有空洞?墙体是否会有大的土体运动,怎么样能够判断它有潜在的危险?我们也探索了一些方法,比如穿过城墙在整个的西安地铁建设之前和施工当中,我们都有监测,在运行当中也有不断的震动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地铁运行部门不断地沟通,通过降低过城门地铁的运输,来减轻震动对它的影响;还有就是地下水的影响,在环城公园沿着护城河的一圈加了2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从目前地下水位观测的情况来看,护城河的防渗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