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二十条优化措施” 严格落实行业基层个人防疫责任

  当前陕西省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疾控专家解读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西安市启动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考古工作者对咸阳沙河古桥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发现了17根秦汉时期桥桩及一处用于保护河岸的“埽岸”遗迹……看过去一周,新华社记者笔下的陕西新鲜事!

疾控专家张义:正确认识“二十条优化措施” 严格落实行业基层个人防疫责任

为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11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措施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记者就此专访了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义。(记者 蔺娟)

新华全媒+|西安: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西安市去年开始启动适老化改造,针对低保户、高龄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家庭,采取“一户一设计”的形式,改造内容包括地面、扶手、门槛和入户门等,老年人居住的卧室和卫生间为重点改造区域,此外还会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配备小夜灯、助听器和放大镜等。(记者李亚楠 姜辰蓉)

追光丨这所小学在防空洞里培养出全国航模冠军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来自西安的少年,他们曾夺得航模运动的全国冠军。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座神秘防空洞里的准备和付出,为他们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姚友明、李一博、白西钢)

陕西咸阳沙河古桥遗址发现秦汉时期桥桩及“埽岸”遗迹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对咸阳沙河古桥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发现了17根秦汉时期桥桩及一处用于保护河岸的“埽岸”遗迹。(记者杨一苗)

陕西绥德:陕北泥塑让黄土文化焕发新生

陕西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几千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浑厚又独特的黄土文化,诞生了许多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绥德泥塑取材于陕北群众的日常生活,作品大多反映陕北传统文化或劳动场景,体现陕北群众勤劳、质朴的形象,具有鲜明的黄土文化特征。(记者陈昌奇、吴鸿波、王承昊)

陕西蓝田:培养现代“勺勺客”助力就业

近些年,蓝田县重视厨师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打造数量足、结构优、能力素质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2021年,当地成立蓝田厨师学校。作为陕西省首家公办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该校致力于培养“综合型、专业化、高素质”的烹饪人才,以高端酒店、餐厅为就业目标,打造新时代的“勺勺客”。(记者刘潇)

陕西洛南:“光伏农场”点亮绿色经济

初冬时节,在陕西省秦岭山区的洛南县100兆瓦光伏农场内,21万块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昔日2800亩的一片荒坡,变成了农光互补的新能源基地。(记者都红刚)

菜单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