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留坝老乡“卖”垃圾

  怎样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让大伙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别再随手乱扔?留坝县住建部门想到了“卖”垃圾这个点子;延安时期有哪些火红年味?革命人又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鼓舞士气、激扬斗志……过去一周,新华社记者笔下又记录了哪些三秦大地上的新鲜事?

新春走基层|留坝老乡“卖”垃圾

怎样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让大伙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别再随手乱扔?留坝县住建部门想到了“卖”垃圾这个点子。买主是一家总部在成都的环境科技公司,从2021年起,这家公司在留坝县投资兴建被当地人称为“阳光房”的自助可回收物投放点,负责全县可回收垃圾的收集转运及处理。(记者:刘书云 张斌)

新春走基层|陕西:高铁筑就“奔富”新通途

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康高铁建设现场,中铁一局的施工人员操作架梁机架设箱梁。冬日的秦岭脚下,若有若无的机器轰鸣声,从西安至安康高铁建设现场传来。走近可见,现代化的架梁机正在高耸的桥墩上向前缓慢移动,用“搭积木”的方式让高铁线路不断向秦岭深处延伸。(记者:石志勇、张斌)

追寻延安时期的火红年味

1943年春节王大化与李波演出《兄妹开荒》。延安时期有哪些火红年味?革命人又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鼓舞士气、激扬斗志?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记者再回陕北,在飞扬着红旗红花红腰带的黄土地上,重温那段孕育着无数希望、充盈着无限生机的岁月芳华。(记者:陈晨 孙正好 李浩)

“三秦楷模”张淑珍:从“茶姑娘”到“茶奶奶”,从一片叶到15亿“大产业”

张淑珍在茶园内观察茶苗。知青茶园位于陕西省商南县。50多年前,“茶奶奶”张淑珍在这里培育出当地第一片茶园。历经数十年发展,“小茶叶”已变成产值15亿的“大产业”,承载着商南县1/4人口的“饭碗”。如今,叶落归根,她选择安眠在商南茶的起点,与倾注一生心血的茶叶为伴。(记者:王艺霏 张思洁 赵英博 姚友明)

陕西“杨家将”故城取得考古新发现

“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2月2日揭晓,其中,北宋时期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曾驻守的神木市杨家城城址取得重要考古收获。杨家城城址位于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侧的黄土梁峁区域,据地望和年代考证,该城应为唐宋时期的麟州城,因而在2006年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其命名为“麟州故城”。麟州为唐宋时期的西北边关重镇,北宋名将杨业一族生长于此。(记者:杨一苗、梁爱平)

长安夜放花千树

西安城墙新春灯会现场。2月2日,2024年长安灯会启幕,万盏花灯在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多个文化景点周边同步点亮,为大众呈现一场璀璨夺目的新春灯火盛宴。(记者: 刘潇)

菜单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