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西部实践
沿着秦岭脚下的环山路一路前行,供市民休憩的驿站、品类丰富的采摘园区点缀其间。行至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一场乡村音乐节正在山脚下上演,豪迈的秦腔与雄浑的交响乐碰撞,别具一格。
融入开放战略 共绘繁荣图景——西部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观察
在我国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西安国际港站,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启程或到达。中欧班列(西安)今年已开行超过4000列。如今,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运行国际干线18条,实现亚欧主要货源地全覆盖。
奋力谱写这项世纪工程的新篇章——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迸发蓬勃生机的广袤西部,同全国一道,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西部12省区市,也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新华深读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新突破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东西、纵贯南北。依托这条通道,新疆的水果、青海的锂、陕西的集成电路……“西部制造”乃至“中国制造”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科技成果转化“点火器”引燃产业创新“燎原火”
近年来,陕西、甘肃两省,针对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等堵点问题,积极挖掘科教资源,以体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牵引产业转型升级。
古城西安正成为国际青年创业热土
近年来,乘着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和中欧班列的便利,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贸、人文、交通、能源等方面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西安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高地,让很多来自中亚的年轻人找到了商机。
西部“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值”
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许多乡村的面貌和人居环境正在不断更新改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些“新农人”也在通过土地托管、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加入到粮食稳产增产的队伍中。
体育经济激活秦巴山区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商洛市已经举行了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2024年世界定向排位赛陕西山阳站等多项国际赛事,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强基延链,跨界赋能——西安微短剧产业观察
2021年入局微短剧行业,西安丰行经历了行业从无到有的飞跃。2023年,该公司承制的《无双》上线8天充值破亿元,而在今年,展现打击贩卖人口的热血故事《一姐》,上线24小时充值就已破千万元。
在秦巴山区,有一座农业“智能工厂”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这里山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少。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位于留坝县的农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蔬菜种植已变得像商品生产一样高效、智能。
古城墙也可以做“CT”!数智赋能让文化遗产焕发“新颜”
随着科技发展,如今,工作人员实现了对西安城墙的全身“CT”检查,进而对文化遗址保护“对症下药”,这得益于西安城墙先进的新型“防御体系”——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端起“生态饭碗” 一座城市的绿色转型之变
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安康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找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成为激发其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古老皮影跻身“时尚圈”
陕西是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汪海燕是“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她在继承华县皮影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将皮影与艺术装置、奢侈品、动漫等元素进行融合,让皮影富有时尚元素,其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老”三线向“新”生
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原址为1958年建厂的原陕西钢厂。钢厂转型停产后,厂房也一度废弃。近些年来,钢厂厂房被改造成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艺术商业街区的面貌焕发新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唐朝时,长安城里的异域来客
西安,古称“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唐朝时的长安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遣唐使、留学生、胡商……自当时各地而来在长安学习、生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