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京东物流率先建设“碳中和”产业园 打造供应链低碳新模式
2021-12-11 17:59:3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近3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有10万平米的屋顶光伏发电设备、仅10个月的累计发电量相当于39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黑科技”加身的节能减排措施基本抵消了园区剩余碳排放,到2022年初,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将率先建成我国物流行业首家“碳中和”示范园区。

       据了解,京东西安智能物流产业园,于2019年投入使用,园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相当于40多个标准足球场,通过采用大量立体堆垛存储技术、自动化分拣系统等设备,使其日均处理订单量超过50万件。

       园区内所有屋顶都配备了容量为9MW的光伏发电设备,总计10万平米的光伏屋顶,目前已开始并网发电。这些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办公照明使用,夜间可通过“汽车+车棚+充电桩+光伏”的项目试点,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10月期间累计发电约8500MWh,相当于近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较火力发电可节省燃煤近2600吨,较采购市电减少碳排放量约5670吨。

       与“灯火通明”的传统物流仓库不同,“亚洲一号”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全部实现“黑灯瞎火”的作业模式,借助京东智能控制平台,自动化仓库不需要开灯,订单到达后,系统自动从仓库调货出库,没有传输任务时,传输装置可以在1分钟内自动断电,省电又省心。据测试,平均1分钟,智能设备通过“黑灯作业”可以省电2283度,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

       货物进入分拣中心后,要进入包装环节,低碳硬科技也不少,通过磁悬浮打包机、气泡膜打包机、枕式打包机、对折膜打包机等18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亚洲一号”实现了针对气泡膜、对折膜、纸箱等各种包装材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

       伴随着包裹走出分拣中心进入运输环节,园区所有叉车全部用的是新能源汽车,园区配套建设了22套充电终端,可同时为44台车辆充电,足以满足园区内部作业车辆及外来访客车辆的充电需求。走在园区里,随处可见太阳能路灯。京东物流近4年来已累计在全国投放了近12000辆新能源车,每年减少约12万吨碳排放。

       据悉,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继而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长期以来,物流领域一直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高碳排放“重地”,如何有效实现低碳物流,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京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亚洲一号”是京东低碳实践的全新尝试。

       京东物流“青流计划”负责人段艳健介绍说,“亚洲一号”的低碳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大程度使用现场可再生电力代替传统能源;二是持续提升园区的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三是将通过碳减排手段抵消园区不可避免的剩余排放。近期,园区将邀请权威第三方核查机构按照国际标准,对园区能源替代和节能降碳效果进行鉴证,核算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主动向社会公众披露,并通过审慎选购合规碳减排产品的方式100%抵消剩余碳排放。预计到明年年初,西安京东“亚洲一号”仓将率先成为国内物流行业首家碳中和示范园区。

       下一步,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西安京东“亚洲一号”还会将光储微网系统与智慧能效管理平台相结合,实现水、电等能耗与碳排放量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同时筹备建设更多可再生能源充电车位,鼓励园区员工选择新能源车辆通勤。通过打造“绿色基础设施+减碳技术创新”双核动力,在“仓储、运算、包装、运输”等环节持续释放巨大的减碳效能。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喜龙
西安国际港务区:京东物流率先建设“碳中和”产业园 打造供应链低碳新模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