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心”力量
2022-05-04 16:01:2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一群经常可以触摸到心脏的人,你猜是怎样的一群人?

  “我们这些年轻人,基本晚上九点十点以前没回过家,晚上九十点钟你去心外科的办公室,一定是灯火通明的,要不在手术室,要不在办公室,都在加班,我经常觉得这些家伙好像都没有家庭观念。”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闫炀这样描述科室里的青年人。

  “心脏外科它真的是一个很难的职业。”闫炀说,因为心脏手术往往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性命。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拥有132名医护人员,其中青年群体占73%。他们是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获得者,也是突破西方国家“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国产“救命神器”ECMO的团队。

  自主研发的首套国产ECMO系统成功应用于临床

  ECMO即体外心肺循环系统,是一种治疗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急救装置,也是抢救垂危生命最复杂、最顶尖的技术。更多非专业人士知道ECMO,可能是因为它在新冠肺炎救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2002年闫炀的团队就开始接触ECMO,并且逐步用进口的ECMO给病人救治。但按当时的价格,很多人承担不起这个费用。

“我们逐渐意识到要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不做的话,这个技术一直没办法应用到病人身上,可能很多病人他就不在了。”闫炀说。

  “2017年我们就和交大机械学院一起做这个机器。两年时间这个机器就拿出来了,而且整个效果非常好,现在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闫炀介绍说,拿到上市许可后,我们就可以用国产的ECMO了。

  “而且我们和四川大学也在合作耗材,不然你有机器没有耗材,还是被人卡着脖子,这样关于ECMO这个机器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西安交大一附院青年医生李静在手术台上

  提起这个青年人占据大半的团队,闫炀说,我们的青年医护人员付出很大,他们是非常有担当的一个群体,“心脏外科出师很难,我们一个大夫的成熟,可能得十几年。对年轻人来说,他真的要付出很多,而且很长时间没有成就感。”

  但是在新冠救治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冲在最前线。武汉和西安疫情期间,57名青年医护主动请缨驰援新冠患者救治和核酸采集,他们出色完成了陕西省重症新冠患者的ECMO救治任务。ECMO救治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的守护,病人待多长时间,医护人员也要待多长时间,非常辛苦。他们曾经创造了新冠患者救治最长49天和89天的ECMO使用记录。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和同行在救治新冠患者现场,该患者创造了89天的ECMO使用记录。

  在西安年初的那波疫情中,在很多医院停止或无力收治危重患者时,他们24小时救治不停歇,第一时间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25日,他们共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逾百人次,成功实施心外科手术85例,其中心脏重症中“最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31例,ECMO 4例。

  他们还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从2015年启动“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公益项目,累计筛查千余名儿童,为近500余名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并减免住院费。面对偶尔的不理解,闫炀说我们尽可能做到问心无愧。(郝云菲)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乐游
用青春书写“心”力量-新华网